事件一:
話說,在澳洲每個工作地區都會有一個群組,
在群組中,大家同是天涯背包人就會守望相助,
介紹工作及該區的優惠事情之類。
我一直在群組中發現很多台灣人都在談論這裡有個「蘇格蘭超市」,好多野買之類……
於是,由第一次聽之後,一直好奇「蘇格蘭超市」在那裡,有甚麼「蘇格蘭」食品買之類。(師奶仔最愛超市嘛)
身邊台灣人一直說就在 big w 那邊。
我們就在想,big w 那邊去過很多次,都不見有間「蘇格蘭超市」。
所以,都放棄了,
說服自己,其實「蘇格蘭超市」應該都是買英國貨,
那麼應該都是口味不一樣,買不起喇,甚麼甚麼
直到今天,「我終於知道蘇格蘭超市係邊喇」……
大佬,所謂嘅「蘇格蘭超市」……
其實係叫 Sugarland Shoppingtown。
大哥,Sugarland 點都唔會係「蘇格蘭」卦。
創意呢樣野,我真係唔識
只係知道,文化差異可以咁大
多謝指教!
事件二:
在澳洲我一直都是廚娘,
也很喜歡煮給房友一同分享。
有一天我煮了「豉油雞」作為晚餐,
台灣姊妹食完之後食指大動,
問我這個雞叫甚麼名字,這時候我才知道她們沒有吃過鼓油雞這個東西。
於是,就告訴她們這個叫「豉油雞」。
然後,台灣姊妹就說,這隻雞原來那麼有名氣,名字都豪氣得很。
之後我就說,「豉油雞」很豪氣嗎?
然後台灣姊姊就說:對呀,名著來呀!
這時我完全不明白她說甚麼名著。
然後,台灣姊姊用電話打了三個字「西遊記」……-_-#
對不起,我的國語實在是太爛了,
其實我說的是「豉油雞」而不是「西遊記」……
事件三:
習慣了港式那種沒有什麼工整的文法,
面對台灣人有時候一時改不了。
有天,跟台灣朋友下班在打信息時,
我這樣說:
「今日放工小明係超市撞到 Ryan,真係好有緣」
台灣朋友這樣回我:
「撞到?小明沒事吧?很嚴重嗎⋯⋯」
看到台灣朋友這樣回我,我才明白我的口語表達令他混淆。
馬上說補充說明修正用字。
我的國語很爛很爛,經常都弄很多笑話出來。
感激一直在我身邊的台灣朋友一直耐心去嘗試了解我在說什麼呀^_^
更多資訊,請留意蔓珠 FB 專頁
豉油定鼓油
讚讚